8月25日9時許,山東青島市李滄區金水河公園內發生了令人痛心的一幕。一名6歲男孩在玩耍過程中,不慎墜落一處下水井中,井內水流速度很快,孩子瞬間消失。經過青島市消防部門、青島斑馬應急救援隊等救援力量在現場長達8小時的搜救,仍未能挽回男孩的生命。當日17時許,經家長確認,男孩已不幸離世。目前,男孩墜井原因仍在調查之中。
事件:下水井“吃人”,6歲男童不幸溺亡
8月25日,青島不時下著雨,空氣十分清涼,李滄區金水河公園內卻有悲劇不幸上演。當日9點半左右,在此遛娃的陳老先生(化名)發現6歲的外孫不慎墜入一處下水井之中。他立即跳入井內打算撈起孩子,卻發現井內水流湍急而且很深,孩子轉眼隨著水流消失在視線之中,陳先生爬出井口,第一時間報了警。
之后,青島市消防部門、青島斑馬應急救援隊等救援力量迅速集結趕往事發現場,經過長達8小時的全力搜救,仍未能挽回男孩的生命。當日16時07分,記者從救援現場獲悉,在位于市北區瑞昌路與環灣路附近的李村河污水處理廠疑似發現孩子的尸體。17時許,經家長確認,男孩已不幸離世。
記者了解到,男孩尸體是在李村河污水處理廠的車間管道出水口被發現的,此處距離事發地點李滄區金水河公園約12公里。
現場:水量大、流速快,狹窄空間難住救援
當日13時許,記者在救援現場看到,周圍已經拉上了警戒線,消防部門、公安、排水、市政及青島市救生 協會、青島斑馬應急救援隊等救援力量正在施救,許多市民也在現場關注事態進展,希望能盡快救回孩子。
“井內太窄,直徑不足60厘米,加上雨季水量大、流速快,成年人根本無法下井救人。”青島斑馬應急救援隊隊長王會祥告訴記者,最初他們使用了下水道探測儀,但是因為積水太滿太渾濁,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只能放棄。記者在現場看到,“吃人”的下水井比較隱蔽,位于公園廣場一側的綠化帶內,高出廣場路面約有一米左右。井口直徑約半米左右,井深至少有兩三米,里面有很深的積水并且水流湍急。
時間就是生命。眼看雨越下越大,距離男孩出事已經過去4個多小時,摸清下水路徑和流向是第一要務。13時30分,救援人員經過最終的協商研判,選擇了使用籃球漂流來充當井下探尋器 。記者看到,救援人員找來多個籃球、排球,將球裝入編織袋內,編織袋內放入少量的泥土,以此增加重量防止球在井內四處亂晃,固定好之后再綁上繩索,放入井內順流而下。反復試探幾次之后,發現井內環境異常復雜,放了十幾米之后球就卡在中間不動了。
記者在現場發現,此時家屬們已陸續趕到現場,每個人的表情都異常凝重,其中幾人眼角濕潤難掩悲痛。另外,一位身穿藍色連衣裙的中年女子疑似孩子的姥姥,多次在一旁悄悄抹眼淚,很多圍觀的市民也都替男孩揪著心。
救援人員介紹,這處下水井上原本有蓋,但并不是馬路上的鐵質井蓋,井蓋質量較輕,且沒有安裝防墜網。在受力不均勻的情況下,極其容易發生踏翻事故,男孩應該就是因此墜井。
記者調查發現,早在2020年,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就對于下水井井蓋整治發出過檢察建議,對全市86萬個井蓋進行了全面體檢,同時指出,存在下水井井蓋產權關系復雜、涉及部門多以及管理困難等問題。
對此,從2013年開始,青島安裝了第一批125個防墜網,至今已有近10年時間。這些防墜網位于東海路、香港路、杭州路、普集路等道路。防墜網為尼龍材質,以膨脹螺栓或鉚焊結構掛鉤的形式固定在雨水井井壁,可承受150公斤的重量。記者采訪得知,防墜網目前主要安裝于管徑較大、井深較深的檢查井,以及降雨時檢查井蓋易被頂托移位的位置。
自此以后,青島相關部門每年都有修補或者加裝的防墜網。期間,防墜網的數量也是在不斷增多,但仍未完全覆蓋,仍存在一定盲區。青島全市86萬個井蓋,如何徹底網住,守護腳下安全?值得深思。